截至6月9日賽後,聯盟平均防禦率是3.30,單隊場均得分則是4.13,兩項都是2010年以來的新低。平均防禦率甚至略低於2010年,實在不可思議。得分如此困難的最大原因就是長打消失,那長打為什麼不見了呢?先簡單介紹一下2010年的狀況,畢竟已是12年前,近幾年才開始看球的球迷,可能不太清楚來龍去脈。那一年中職更換用球廠商,從原先慣用的華櫻990,改成美津濃製造的MB-210。但上半季打完,竟然只有65支全壘打,只有林智勝全壘打能打到雙位數,他後來也成為該季全壘打王。不僅如此,許多新聞寫道,球員表示球很容易變形。最後聯盟因為輿論壓力,將球送驗,結果彈性係數竟是逼近最下限的0.542,季中緊急更換用球,下半季全壘打數就有顯著提升。林智勝也是那年唯一的20轟級打者 影片來源如果你覺得這個情節很熟悉,我只能說,經過十二年,
金旺線上娛樂
我們改進了不少,但有些事情卻也仍在原地踏步。總之,從此2010年就變成惡名昭彰的爛球年,各項打擊數據直線下墜,投手則都笑得很開心。說完MB-210,我得告訴各位中職所謂的「正常」是什麼樣子。2007年,中職的聯盟打擊率突破.280,之後只有三年低於.270,分別是2010年、去年跟今年。假如我們拿2007年數據跟2019年相較,分別是.284/.346/.403、.288/.351/.439,除了長打明顯增多,另外兩個數據幾乎相同。而投手防禦率在那一年破4後,只有兩年低於3.5,就是2010年跟今年。如果那時候就有大眾廣泛使用的社群媒體,大概也會興起彈力球的輿論吧?由此可知,中職經歷過兩次打擊革命,一次是2007年,另一次是2015年。2007年是因為陳金鋒回臺,引領起重訓的風潮,即使打擊觀念沒有明顯改變,打出去的球變強勁了,自然形成安打的機率也變高了。到了2015年,重訓已成為日常,打擊觀念又產生重大轉變,從過去的把球跟進來推到反方向,變成崇尚帶有仰角、追求長打的攻擊型態。加上那幾年高國輝、陳俊秀、蔣智賢等旅外重砲歸來,更加強了這種打擊觀念。影片來源另外,聯盟長期只有四隊,如果還是用過去不追求長打的方式揮擊,可能不會造成重傷害,但當每支球隊都開始追求長打時,自然投手就遭殃了。反過來也可以想,中職打者有可能都到了2015年,還跟2006年一樣不會打長打嗎?以上就是中職的「正常」,
RSG電子試玩
所以球迷認知中「聯盟平均防禦率3.5左右」,或是「長打暴增都是靠彈力球」,顯然不符事實。而這些情況,從去年換球之後完全改變。由於球變得很不會飛,所以純長打率嚴重下滑,原本可能會形成安打的球,也更容易被沒收,整體打擊數據變成.260/.327/.365。不過打者們的長打能力,其實沒有明顯下降,長打佔整體安打的比例,還是有26.17,甚至略微高於2015年,差別在於2015年的全壘打率顯著高於去年。所以「換了球就不會打長打」,這句話顯然也有問題,球員並沒有因此打不出長打,而是球飛不出去。今年卻更嚴重,聯盟平均打擊三圍只剩.257/.322/.342,長打比例更是可怕的22.14,比2010年還要低。去年聯盟超過240個打席,純長打率高於0.150的有12人,今年超過100打席,且純長打率高於0.150的只有四個人,如果把年份遮起來,說這是1990年的數字可能也會有人相信。他是聯盟少數的救贖 影片來源:CPBL 中華職棒長打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球、長打提供者退化、過長賽季的影響。可能有人要說,為什麼又要怪球?今年雖然沒有換球,但是已經不只一次,看到有力量的打者,甚至是洋砲,打到球之後以為出牆,結果差點死在二壘前。的確今年應該沒有更換用球,或是調整彈性係數,但很可能球的品管有問題,也就是一場裡面,會出現幾顆特別不彈或是特別彈的,那抽到誰就算誰「運氣好」。不妨也看看其他職棒的案例,韓國職棒2016-18年是使用較高彈性係數的用球,結果長打也跟中職一樣飆破天際,2019年換球後,各項打擊數據跟去年的中職一樣全面下殺。長打比例雖然維持住,但全壘打率也大幅下降。無獨有偶,棒球最高殿堂的MLB也是如此。2019年長打比例跟全壘打率都大幅上升,甚至純長打率來到不可思議的0.183,2016年中職的純長打率不過是0.168。因此被各界質疑是否使用彈力球,以吸引觀眾,不過MLB官方從未承認。去年MLB跟中職一樣,宣布更換用球,也發生了一樣的事,雖然長打比例維持,但是全壘打率下滑。甚至因為各個月份之間,
RSG麻將發了
全壘打率顯著不同,讓人懷疑MLB官方視狀況更換用球。今年開季全壘打率再度下滑,也引起討論,MLB是不是又更換用球卻沒公告?甚至因為全壘打比例突然上升,有人質疑官方因為全壘打率下降,所以更改用球。總之,如果真的換了比較不彈的球,無論哪一個國家的打者,都會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是中職打者比較爛,才會受到彈性係數牽制,只要是人都會如此。所以,就算沒有想調整球的彈性係數,至少也應該把品管做好吧?第二個原因跟第三個原因可以一起講,去年那12個人裡,只有林立跟許基宏,到了今年還是長打提供者。另外兩個人則分別是吉力吉撈跟陳傑憲,吉力吉撈去年不在的原因是打席數,陳傑憲則是今年少數長打逆勢上揚的打者,雖然腳程是一部份因素,但以他這種安打型打者,能打成這樣真是不可思議。不知道季末全壘打王會是幾支? 影片來源:CPBL 中華職棒去年有,今年沒有的十個人,其中三位是高國輝、林泓育還有林益全,他們都已過35歲,長打嚴重下滑也是合理的。事實上,1985-1988年這一批強打者,像是陳俊秀、張志豪、蔣智賢等人,都已顯著下滑。如張志豪去年受傷前的純長打率是0.187,今年就地腰斬,變成0.124。陳俊秀今年到現在,純長打率連0.05都不到。剩下的人裡,我唸出名字各位大概也都知道原因了:朱育賢、陳子豪、林安可、廖健富、范國宸、高國麟、曾陶鎔。這些人裡,除了陳子豪今年還有0.144勉強合格以外,其他人傷的傷、調整的調整,林安可今年根本都還沒在一軍出賽,手開刀回來狀況如何也令人擔心。主要是去年例行賽一直到11月底才結束,兩支爭奪總冠軍的球隊甚至打到12月1日,這兩支球隊更是連兩年都晚放假。過去的正常球季,總冠軍賽大約會在10月中到11月初結束,連著兩個不正常的球季後,球員累積大量疲勞,因而狀況調整不好,或是受傷都在所難免,打不出長打也是自然。最後,沒有長打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比賽變沉悶。單隊場均得分是4.13,代表一隊通常得分是3-5分,等於場場都是令人精神緊繃的投手戰,球迷或許還好,
信用球版
因為不用整場都坐在電視機前。但我因為寫作需要,經常要看整場比賽,甚至要全神貫注的看,我可以說看現在的比賽非常累。因為打不出長打,但是打者又不容易出局,投手平均一局還是要花上16.25顆球,就變成雖有上壘,但很難得分,就像去年總冠軍賽的統一,局局有機會,看似一棒就可以逆轉,但希望經常落空。 如果只是單隊如此還可接受,但每隊都是如此。如昨日的桃園場,幾乎局局有人上壘,
DG娛樂城
但真正得分的只有三個半局。或許球迷會覺得這種比賽緊張刺激,
At99娛樂城
但這種屢攻不下的比賽,真的能夠吸引新球迷嗎?我們剛剛有了第六隊,現在的比賽內容,真的可以幫助第六隊找到球迷嗎? 更多中華職棒:高校的全盛時代:1999史上最強黃金梯隊比賽精采度下降?什麼才是最好看的比賽?夢迴吹角連營 中職場上的經典對決一切都是彈力球的錯?彈性係數的流言終結者中職開季洋砲表現回顧:大洋砲時代即將夭折? 封面圖源:運動視界圖輯/Twinkle 一瞬之光拍攝 歡迎來我的粉專聊運動:一貫三畫天地人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