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打什麼?-談詹子賢的得點圈打擊策略。

 詹子賢是個關鍵打者嗎?這個問句對現在的兄弟球迷可能已經不是問號,而是有了已經蓋棺定論的答案:詹子賢得點圈有人就軟手,不適合打中心打線,應該要趕快找下一個有打點能力的第四棒。對於以上這種論點,我想說……嗯,「得點圈有人就軟手」還真的沒誤會詹子賢,至少從得點圈打擊率來看是這樣沒錯。打開過去的紀錄來看,從2018年到2021年的現在(統計累積到4月21日賽後),詹子賢除了2019年以外,其他四年的得點圈打擊率還真的都低於他當年度的平均打擊率。意思是說,球迷說「詹子賢壘上有人就軟手」並非純屬印象。不過問題來了:為什麼詹子賢壘上有人就打不好?對於中心打者在壘上有人的時候就打不出安打,球迷一般都會從心態和態度開始檢討起,順便說這時候應該要確實擊球而不是揮大棒,關鍵字「纏鬥」就會直接跳上討論。會纏鬥就是不容易被三振,不容易被三振就有抓住投手失投的機會,聽起來邏輯會通,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身為他隊長期觀察者,並不會感覺詹子賢很好搞定 圖片取自:兄弟Fans Club  要檢證「詹子賢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首先,當一個球員在得點圈有人的時候突然打不出東西,第一時間都是會先檢查球員是不是在得點圈有人的時候會鳥打。如果要定義什麼叫鳥打,就是「為了不被三振,這個球員會放大自己的好球帶,試圖去碰能產生有效打擊範圍外可是主審青睞的球」,這會反應在球員的擊入場內率(BIP%,意思是把球打進場內的機率)上。在一般狀況下,只要樣本數夠多,擊入場內率和場內安打率(BABIP,把球打進場內形成安打的機率)會成反比,意思是說越愛把球打進場內的球員通常越容易在場內死掉。那麼,詹子賢真的在得點圈有人的時候會鳥打嗎?如果我們把詹子賢的打擊粗分成得點圈有人和得點圈無人,會得到下表:  詹子賢得點圈分類打擊表   如上表,可以看出來除了2020年差不多以外,在其他年份,詹子賢在得點圈無人的狀況下其實是比較喜歡把球打進場內的,因此「詹子賢得點圈有人就會鳥打」這個論點並不成立。相反的,我們還可以發現,詹子賢得點圈無人時不只比較愛把球打進場內,打進場內的球形成安打的機率也比較高。事情現在有點意思了:詹子賢得點圈有人的時候不只不會鳥打,還比較少把球打進場內,問題是這樣形成安打的機率卻變低了,這該作何解釋?有一種可能性是:詹子賢得點圈有人的時候會想打長打,這時候打者會放棄一點點球棒控制力選擇比較長的揮棒軌跡,

線上投注

這會反應在三振率(SO%,平均每100個打席會被三振幾次)上。因此,我們就來檢查一下「詹子賢沒有把球打進場內的時候的狀況比」。在什麼狀況下,不把球打進場內還會得到打擊結果?答案是:三振出局、四死上壘和全壘打,這三種狀況我們稱為「三純」(Three true outcomes,也被稱為三項真實數據,意思是不受到運氣影響的三種打擊結果),所以我們把詹子賢在2018到2021年間的被三振率、得四死率和全壘打率羅列如下:  詹子賢得點圈狀況別三純表   嘩,怎麼和想的剛好相反?上面這張表說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詹子賢在2018年的時候真的是得點圈上有人就比較容易被騙,這個問題在2019年得到了修正,在這一年他在得點圈有人比較不容易被三振、得到的四死球比較多而且也比較會打全壘打。到了2020年,

5298娛樂

情況急轉直下,詹子賢越來越傾向「得點圈有人的時候不要死掉」,他不容易被三振,也比較容易得到四死球上壘,問題是打全壘打的機率也隨之下滑。再配合前面那張表來看,我個人懷疑詹子賢在兩好球以後的攻擊策略可能有所改變,因此,我們同樣區分成得點圈有人和無人,來看一下詹子賢從2018年到2021年在兩好球以後的表現。  詹子賢兩好球後得點圈別三純表   在檢查以後可以得知,詹子賢從2019年開始就有種「得點圈有人兩好球以後以生還為先,試圖不要被三振」的打擊策略,這個打擊策略之後一路演化而且越來越明顯,到2021年這個策略可能是走得太極端,結果在兩好球雖然不會被三振,同時也拿不到任何保送。這是為什麼呢?我個人的推測是:詹子賢為了不被三振可能縮短揮棒軌跡,

線上棋牌

甚至放緩揮棒速度來增加更多球棒控制力來進行纏鬥。問題是在這種狀況下打不進場內而且野手接不到就算了,如果纏鬥到最後不小心碰進場內,結果通常都不會太美好,尤其是今年的用球彈性係數下修,更加重了這種情形。如果我們把同樣在兩好球後的場內安打率和正常狀況下的場內安打率羅列,可能會更有感:  詹子賢兩好球別得點圈別打擊狀況表   如上表,最明顯的應該是兩好球以後場內安打率的變化。如果你還記得前面的表格,

真人規則

那應該會知道在得點圈有人的狀況下,2019和2020年被投手拿走兩好球以後詹子賢是沒打過全壘打的,這兩年在兩好球以後他的場內安打率會比較高相當合理,同時也告訴我們:得點圈有人開始纏鬥確實是有正面效果。到了2021年,

雷神之錘

之前那個「得點圈有人開始想辦法纏鬥」的打法突然打不出安打,兩好球以前感覺還沒這麼明顯,兩好球以後突然就差多了。事實上,如果純論「兩好球以後纏鬥到四壞球上壘」,那詹子賢在2021年不管得點圈有沒有人他還沒靠著四壞上壘過,僅有被觸身球打中一次上壘。該怎麼說呢?說:大家都覺得不要輕易被三振,要跟投手纏鬥,詹子賢做到了,然而之前運作良好的策略在2021年得到的結果卻不是「等到投手的失投球打出安打甚至長打」而是「打進場內結果被解決掉」。如果要問為什麼,我想答案大家都知道:用球變更。截至目前為止,聯盟的場內安打率是.305,之前幾年平均則是.34開頭,把球打進場內的落差之大是顯而易見。用球更換以後很多選手都還在摸索自己的打擊策略是不是要修正,詹子賢也是其中之一,他到現在為止的表現很可能只是打擊策略有問題,而不是什麼「心臟小」、「愛揮大棒」、「鬥志不佳」。打擊策略的修正需要時間,而且首先必須發現「這樣有問題」才能修正,更別提在確定這是個問題以前,通常還要累積夠多打席,

線上體育投注

不然也很難知道到底是一時狀況不好運氣不佳,還是真的有問題。所以才會說:評價一個打擊教練至少要半年,評價一個打者也是,球季到現在也才進行大概四分之一,要蓋棺論定說詹子賢就是怎樣,應該要挪到打線的什麼位置,我覺得是有點早了。  球迷應該給詹子賢一點修正的時間 圖片取自:兄弟Fans Club  最後我們要回到最前面的問號:詹子賢是個關鍵打者嗎?雖然球迷很喜歡談論「關鍵時刻」,通常用來討論的談資是得點圈打擊率,不過得點圈打擊率其實是有盲點的。在球隊大幅度領先的時候打出得點圈安打跟比賽僵持的時候打出適時一擊在得點圈打擊率的計算上權重沒有差異,所以得點圈打擊率並不是衡量一個打者是否是關鍵打者的好工具。如果真的要衡量誰才是「關鍵打者」,最好的工具是槓桿指數(Leverage Index),不過臺灣目前連勝利期望值(Win Expectancy,一種計算在各種局面下最終球隊獲勝機率的表格)都還沒開始累積,更遑論槓桿指數。在這種情形下,去說誰才是關鍵打者、誰心臟大、誰心臟小說穿了都是印象分數,印象分數之不可靠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很多事情回頭一查就會發現原來印象真的只是印象。所以……詹子賢過去得點圈打擊率比較差沒錯,可是這就代表他不是關鍵打者嗎?得點圈有人的時候打不好,就同等於不是關鍵打者嗎?這個問號,恐怕不是臺灣現有的棒球數據可以解答的。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