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揚獎(Cy Young Award),是每年最受矚目的投手獎項,頒發給該年度表現最佳的投手,其影響力之於投手不下MVP之於打者。正是如此具象徵性的獎項,所以球迷才會熱烈討論誰會拿,才會討論投手該放在哪些數據天秤上衡量,所以,當年王建民在賽揚票選榜上排第二名,才會如此令臺灣球迷惋惜。但是,「賽揚」是誰?一些球迷知道,Cy Young是生涯累積511勝的歷史勝投王,但你知道Cy Young生長、活躍在什麼時代嗎?除了極度誇張的511勝,還有什麼偉大的功績?接下來跟著【亨力考古】的腳步,回溯再回溯,重新看清Cy Young與賽揚獎的面貌。以名將為名-賽揚獎源流1955年,88歲的Cy Young於家中悄然離世。他成長於19世紀中後期快速發展的美國,經歷棒球從草創走向現代,度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喧囂,帶著22年職業生涯累積511勝315敗、先發815場、749場完投、投7356局等大聯盟歷史紀錄長眠。為感念Cy Young偉大的棒球生涯,也為了嘉獎大聯盟年度最佳投手,時任大聯盟主席Ford Frick於1956年宣布,將設立專門給投手的新獎項,名字就叫做Cy Young Award 賽揚獎。起初,賽揚獎不分國聯、美聯,全大聯盟只有一個名額,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負責選出。1956年賽季,布魯克林道奇非裔強投Don Newcombe奪下獨步聯盟的27勝,獲得16名投票人中10人青睞,
CG電子
成了極具歷史意義的首名賽揚獎得主。Newcombe同一年囊括MVP大獎,加上1949年拿下國聯新人王,很長一段時間是歷史上唯一位拿過新人王、MVP和賽揚獎的球員,直到2006年新人王得主Justin Verlander,在2011年同時奪下賽揚獎和MVP後,才有人能與Newcombe並肩。Embed from Getty Images賽揚獎不分聯盟的制度維持到1966年,大聯盟主席Ford Frick於1965年退役,接任者William Eckert順應球迷意見,1967年將賽揚獎分為國聯、美聯各一個名額。道奇「神之左手」Sandy Koufax是單一名額時期唯一拿超過1座賽揚獎的強投,1963、65、66三度獲獎,也是第一位連霸賽揚獎的投手。老虎名投Denny McLain於1969年成為史上第二位連莊賽揚獎的投手,不過美聯賽揚得主列表中,還有另一人跟他並列。一開始投票並不像現在採積分制,記者可以投複數人選並排列名次,投票人只有一票。1969年24名投票人,10人投給Denny McLain、10人投給金鶯左投Mike Cuellar,兩人票數一樣,最後大聯盟決定讓兩人都有獎拿,出現史上唯一一次並列賽揚獎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Cuellar出身古巴,是史上第一位中南美洲出身的賽揚得主。為了避免再度出現並列得獎的情況,1970年票選修改制度,記者可以選3名投手排出一、二、三名,獲得一張第一名可以獲得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1分,最後統計出積分最高者就是新任賽揚獎得主,若同分,第一名選票較多者勝。之後投票都採積分制,頂多做點微調,像是去年2020年票選,30名投票人可以選5名投手,第一名可以獲得7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以此類推。1974年,道奇投手Mike Marshall成為史上第一位拿下賽揚獎的後援投手,當時的後援觀念跟現在大不相同,Marshall當年出賽106場-至今仍是大聯盟投手單季出賽紀錄,投了208.1局,拿下15勝12敗21救援。道奇出過8位賽揚得主,
戰神賽特訊號怎麼看
1981年賽揚得主Fernando Valenzuela也值得一提,當年他以新人身分拿下賽揚獎,也理所當然拿下新人王,至今仍是唯一同一年拿下這兩座獎項的投手。費城人左投Steve Carlton於1982年拿下生涯第四座賽揚獎,正式超車Sandy Koufax、Jim Palmer、Tom Seaver與自己共同保持的紀錄,成為史上拿過最多賽揚獎的名投。1995年勇士名投Greg Maddux完成史上第一次賽揚獎四連霸,四座賽揚獎與Steve Carlton並列史上最多,數年後出現第二次夢幻四連霸,由Randy Johnson完成。1998年藍鳥強投Roger Clemens拿下生涯第五座賽揚獎,生涯賽揚獎次數超越Carlton和Maddux,他日後將紀錄推進到七座,2004年拿下第七座賽揚獎時,已經高齡42歲,至今仍是史上最老賽揚得主。Embed from Getty Images從1956年Newcombe起,賽揚獎已經頒發65個賽季,是大聯盟影響力最大的獎項之一。在賽揚獎之前,獎項鮮少以人名為名,也遠不如賽揚獎如此成功且具影響力,現在獎項冠名早已成主流。獎勵年度最佳打者的漢克阿倫獎,年度最佳後援投手分別冠名為李維拉獎(美聯)和霍夫曼獎(國聯),新人王也冠名為傑基羅賓森獎,只是球迷還是習慣簡稱新人王,盧賈里格紀念獎則頒給對熱心公益且對地方社群有卓越貢獻的球員…。那麼…賽揚,即Cy Young,他是誰?他是什麼樣的投手?厲害到足以成為所有後世投手們的典範?現代棒球與大聯盟的見證者-Cy Young小傳我們先從Cy Young退休的年份說起吧。1911年10月6日,波士頓大盜隊*對布魯克林道奇隊,派出44歲的Cy Young先發,這是他職業生涯最後一次出賽,不過他被打了11分,
真人規則
吞下生涯第315敗。*Boston Rustlers,又譯竊盜,現勇士隊前身。講到「1911」這個年分,就是課本裡中國歷史上「武昌起義」和清帝國終結的一年,對應到中國史,Cy Young要算是活躍於清末的人物,對應臺灣史,是日本殖民初期…距離現代實在太過遙遠。「…當今多數球迷,幾乎無法在心中描繪出這位古人的職業生涯,或是說出什麼技巧讓他能宰制賽場。」歷史學者Reed Browning 2000年出版的《賽揚的棒球人生》*中寫道。*暫譯,
PM娛樂城
原文為《Cy Young: A Baseball Life》Embed from Getty ImagesCy Young生於1867年,當時美國正處於南北戰爭後社會、經濟、政治快速成長變遷的時代,棒球產業也在此時蓬勃發展,職業棒球隊在1870年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Cy Young本名Denton True Young,出生並成長於俄亥俄州的農業村落吉爾默爾(Gilmore),是典型的農家子弟,甚至早年有農夫楊(Farmer Young)的綽號。至於後來被大家記住的"Cy" Young是怎麼來的呢?因為他投的球很快,曾把看臺上的一塊板子擊落,因此獲得封號Cyclone(旋風),Cyclone Young簡稱Cy Young。早年參加地區性的小型聯盟,Cy Young表現出色,在1890年獲得位於家鄉俄亥俄州的職業球隊-國聯克里夫蘭蜘蛛隊青睞,就此開啟職業生涯。Embed from Getty Images現今球迷很難在心中描繪Cy Young身影,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當時的制度與職棒環境跟現代差異太過巨大。「投手丘」在1893年才首度出現,在此之前投手只是在一個指定的方形區域投球,與本壘板的距離也不是現在的60.5英尺,而是55.5英尺;棒球手套直到1890年代中期才流行起來,據記載,Cy Young直到1896年才習慣戴手套;而打出界外球記好球的規則,則是在1901年才出現。職業棒球環境也大不相同,1890年代幾乎是國聯獨大,美聯在1901年才成立,雖然國聯被認為是等級最高的「大聯盟」級聯盟,但現在我們熟悉的「大聯盟」,直到1903年才由兩聯盟共組成立。回到Cy Young身上,他在1891年開始成為蜘蛛隊的主力投手,出賽55場拿下27勝,1892年更成為全國聯最頂尖的強投,出賽53場,36勝、9次完封和1.92的防禦率都是聯盟最佳,1895年率領蜘蛛隊贏下坦波盃-當時國聯的冠軍賽。Cy Young為蜘蛛隊效力到1898年,9年期間拿了240勝,投了3353局,投出346次完成、24次完封。1899年蜘蛛隊老闆Frank Robison買下聖路易棕人隊,他認為聖路易更適合職業棒球隊發展,所以將蜘蛛隊陣中主力球員移轉到新買下的球隊,包含Cy Young。聖路易這支球隊1899年改名叫「Perfectos」,1900年再改名成我們現在熟悉的紅雀。1901年美國聯盟成立,Cy Young投效新聯盟、新球隊,加盟波士頓美國人隊(Boston Americans),開啟他職業生涯另一段黃金期,第一年就以33勝、防禦率1.62、158次三振的成績,加冕投手三冠王。美聯和國聯在1903年合組大聯盟,第一屆世界大賽Cy Young就率領美國人隊打敗海盜奪冠。Embed from Getty ImagesCy Young 1901到1903年都是美聯勝投王,光這三年就拿下93勝。1904年,Cy Young在投出大聯盟歷史上第一場完全比賽,生涯勝場數也在這一年累積超過400勝。來到波士頓前五年,三度防禦率1開頭,防禦率最高一年僅2.15。1908年,美國人隊改名成紅襪隊,這也是Cy Young為紅襪效力的最後一年,賽季結束後,已經42歲的Cy Young被交易回家鄉球隊-克里夫蘭納普隊(Cleveland Naps,意為小睡)。1910年7月19日納普與華盛頓參議員的比賽延長至11局才分勝負,納普擊敗參議員,先發投手Cy Young完成11局投球任務,拿下至今仍後無來者的第500勝。Cy Young投球技術最為人稱頌的,是他的控球能力,從1893年到1900年,他BB/9都是國聯最低,
娛樂城註冊體驗金
1898年更是低到0.98之譜,在波士頓前6年 BB/9更是四度低於1,但離開紅襪後,控球已經不如以往,身材更是開始發福。1911年季中,Cy Young被家鄉球隊釋出不久,波士頓大盜隊簽下他,但隔年並沒有續留。賽季結束後,Cy Young手臂持續痠痛,隔年雖然還在尋找機會,但沒有球隊願意給這名45歲名將機會,Cy Young最後在1912年8月發布退休宣言,「我的手臂已經無法輕易的投球了。」他在退休聲明中寫道。Cy Young生涯防禦率僅有2.63,在美國人/紅襪時期更是只有2.00,縱使身在大聯盟初期的死球年代,Cy Young防禦率還是極為優秀,不過,還遠遠比不上他那令人瞠目結舌的累積數據。511勝315敗,先發815場,749場完投,投了7356局,以上五項數據都是歷史紀錄,就算當時投球觀念、投手使用觀念與現代差距很大,Cy Young如此耐投也是前無古人且後無來者。據說,他春訓時會特別控制練習量,賽前會熱身,但不會進牛棚,藉此保護手臂,這些習慣會被特別記錄下來,恐怕是與當時的主流相違,Cy Young知道要保護手臂,只是做法不像現代是根據科學和研究,只是單憑直覺與經驗。退休後,Cy Young回到俄亥俄州的農場,不過生活並不富裕,妻子Robba於1933年離世後,他遇到財務上的危機,甚至需要到朋友的農場打零工度日。職業生涯如此輝煌的Cy Young,在1936年名人堂首次票選時,居然沒有被選入,因為第一次投票將球員分成19世紀與大聯盟創立後兩大組別,
平博體育
偏偏Cy Young是跨世紀的球員,投票人因此搖擺不定,兩個組別都有人投給他,幸好隔年Cy Young就進入名人堂。▼下排右一為Cy Young Embed from Getty Images年度最佳投手獎項該以賽揚為名嗎?「在我的年代,被換下場的感覺糟糕如身體被揍了一頓。如果後援投手沒那麼吃重,我會更喜歡現代棒球。」Cy Young笑著說,1955年一家俄亥俄州當地報紙記錄下老Cy Young所說的這段話。以現代角度來看,1955年還是「後援投手」概念萌芽的時代,直到1990年代才有現代定義上的終結者,現在後援投手角色之重要,恐怕是66年前Cy Young無法想像的,他可能更無法想像現在競爭賽揚獎的投手,一年居然只先發30到33場、投200局左右而已。年度最佳投手獎項,該以Cy Young為名嗎?我們可以來探討的是,Cy Young是不是他所處時代最好的投手。就像Cy Young無法想像現代棒球,現代棒球迷也很難想像當年的棒球比賽,不過我們僅能以流傳至今的數據評斷,那這些現存的數據顯示,Cy Young有幾個賽季可以稱得上年度最佳投手?網站《Cut4》作者Jordan Shusterman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Cy Young有四個賽季是毫無疑問的最強投手-1892、1893、1896和1901,另外兩個賽季有機會爭奪年度最佳投手-1895和1902。若以流傳至今的數據來看,Cy Young只有兩次防禦率王,經校正的ERA+也只有兩季冠絕聯盟,不過7個賽季FIP是聯盟最低,現在回推他的WAR,單季最高為1896年的8.3,但同時代有7名投手單季WAR曾高於8.3,Christy Mathewson於1908年繳出10.8 WAR,為同時代最高。(FanGraphs版本)Jordan Shusterman也提出其他他認為可以替代Cy Young為獎項名的人選:George Zettlein:1871年成立的國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被認為是第一個具最高水準「大聯盟」等級的職業聯盟,而第一個賽季最佳投手,Shusterman認為是防禦率王George Zettlein。第一個職業賽季的最佳投手,可為年度最佳投手獎項冠名。不過還有個大問題,因為現今大聯盟並不承認國家協會,Zettlein在大聯盟官網的球員頁也只有1876年轉效國聯球隊後的紀錄,站在大聯盟的角度,絕不可能以Zettlein為名。我認為這是Shusterman的詭辯,後面提出的人選更有說服力。Walter Johnson:1910年代、20年代名投,生涯拿下417勝,史上僅次於Cy Young,生涯防禦率僅2.17,110次完封至今仍為史上最多,他也是大聯盟史上第一位3000K名投,生涯累積3509次三振。兩座MVP、五次防禦率王、六度勝投王、12次三振王,6個賽季ERA+為國聯最高,9季FIP為國聯最佳,1936年首批入選名人堂的球星之一。▼Walter Johnson綽號大火車 Embed from Getty ImagesChristy Mathewson:生涯373勝、防禦率2.13,巔峰時期宰制力完全不遜於Johnson,1903年開始十年間,FIP 8次國聯最低,後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於前線吸入毒氣導致日後身體狀況不佳,於1925年因病早逝,與Johnson一樣是1936年首批入選名人堂的名將。▼Christy Mathewson為紐約巨人名將 Embed from Getty ImagesRoger Clemens:時間拉到近代,生涯7度奪賽揚獎、第一座與最後一座相差18年,如Cy Young一般強大且長青,而且優秀的三振能力、活躍在有電視和網路的時代,Clemens絕對更貼近現代球迷,如果沒有與禁藥醜聞聯繫在一起,成績完全清白,相信會有很多球迷支持賽揚獎更名為克萊門斯獎Shusterman同篇文章又提了Kid Nichols和Rube Waddell,兩名與Cy Young同時代的名投,但兩人生涯長度、生涯成就都不如Cy Young,實在是不具說服力。我個人認為,Walter Johnson跟Cy Young同樣適合為年度最佳投手獎項冠名,尤其他超越時代的三振功力,比Cy Young更接近現代球迷描繪的強投。Clemens雖然適合,但縱使當年沒有禁藥規定,大聯盟也不可能扛著輿論壓力,將賽揚獎改為克萊門斯獎。賽揚獎的意義話說回來,賽揚獎該不該繼續叫做賽揚獎,大概只會是球迷間無趣且生硬的話題之一。能在最高層級的職業賽事立足22年,多年來都是球場上最好的球員,早年以速球聞名,生涯中期練出精準的控球,經歷多次重大制度,依然能持續宰制賽場,Cy Young的天分與適應力不論放到任何時代都會成功。放到現代,一名投手如果能在大聯盟立足22年、長年保持健康、6個賽季是賽揚獎競爭者、至少拿下4座賽揚獎,絕對是一代大投手。就像與Walter Johnson、Steve Carlton、Greg Maddux、Randy Johnson等人相提並論,是一種至高的讚譽,能將自己名字與Cy Young並列,仍舊是投手們無上的光榮。Cy Young絕對沒有不適合這座獎項,我認為其他投手頂多是跟他同樣適合,沒有誰絕對比他更適合。不過,就算沒聽過Cy Young、不了解Cy Young、對Cy Young的瞭解只停留在511勝,多數球迷都了解賽揚獎的意義,知道「三屆賽揚名投Scherzer」、「deGrom賽揚獎二連霸」、「Bieber獲得全部第一名選票奪賽揚獎」所代表的意涵。賽揚獎的意義早已超越Cy Young本人,跨越世代成為強投們共同擁有的符號,可以說已經是大聯盟棒球文化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源自迷思與賺錢的聖殿:美國棒球名人堂的起源故事MLB停賽事件回顧Vol.3 1994年大聯盟史上規模最大罷工!冠軍戒指人人都渴望,但為什麼入手之後都不會戴上?【秉筆直書】大聯盟2021年度個人獎項預測 MVP、賽揚頭銜可能獎落誰家? ========================資料、數據來源:Wikipedia、Baseball-Almanac、Cut4、MLB官網、Baseball Reference、FanGraphs、棒球名人堂、History Channel、Fansided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